打破学科间壁垒,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浅谈语文与物理学科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胡莉 史阿曼 王飞 西安沣东中加学校
摘要:在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的今天,如何将注重人文底蕴教育的语文学科与注重方法教育的物理学科结合起来,全面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与物理老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两个学科间打破壁垒,走向结合也是必然趋势,共同培养文理兼备的、全面合格的学生。
关键词:打破学科间壁垒,核心素养养成,语文与物理学科结合
教育部2014年4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核心素养,于是“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地位。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核心素养表现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九大方面。
其中,“科学精神”这一素养,师生们普遍认为应该是理科科目要承担起来的,与语文没有多大的关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维度,从文字表面来看,没有“科学精神”这一明确素养。但是,其中提到了“思维能力”,重视思考,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会真正有所获。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不是工具学科,要求重视探索真理的方法,按照其学科要求,重点要养成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能力。
从语文和物理在课标说明中的内容来看,两者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语文学科潜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潜能,物理学科蕴含着悠久的人文精神与内涵,所以这两个学科的融合一直备受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如何看待提高语文素养对学好物理的帮助,如何看待打破学科间壁垒,完成跨物理与语文学科间的关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完成:
一、充分利用课堂,驱动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双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体现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改变单纯知识教学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会广受学生喜爱。
初中人教版课文《河中石兽》讲述了一个在河中打捞石兽的故事。教学此文时,语文老师首先要能读懂老河兵的话所讲明的物理知识,能够向初中学生阐释清楚如何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看似简单的问题。这篇课文就告诉我们,物理学知识在语文世界中、生活中的运用多且实用。当然,文中也通过讲学家发表议论说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告诉我们这样的哲理:不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否则显得滑稽可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中选入了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于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宇宙的未来》,我在讲授此课时,着重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剖析课文:
1.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辨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霍金在此文中所提到的暗物质、平均密度等,对语文老师来讲几乎只是个名词概念,如何将这抽象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是必须要借助于物理知识的。我选择了与物理老师的联手,将本文与关于宇宙未来的纪录片相结合,让物理老师与我共上一堂课,让他来给学生讲授清楚其中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这堂课所取得的效果不单单是学生理解了霍金关于宇宙未来的科学思考和讨论,还帮助学生打破了语文与物理学科间的壁垒,构建了良好的学科融合思维意识。
2.感受人文精神,体会霍金在命运面前表现出来的不妥协、不向命运低头的高贵精神品质。在他开始患病时,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他抓紧时间,全身心投入,留下成果累累。我在此文的教学中,列举了霍金的名言,让学生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达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二、从物理学中,锻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两小儿辩日》一文讲述了一个颇有趣的故事。博学智慧的孔子因为不能正确、科学地用物理知识来回答两个孩子的疑问而被嘲笑。事实上,现代科学已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只是人们没有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它,而是单凭看它的角度不同,得出了不同的感官认识结论。教师在讲授此文时,就要将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明白两儿所见不同而又各自合理的原因。另外,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文中的两个小孩很具有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正好说明了孔子在治学方面的端正态度: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这种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又能懂得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由此可知,科学思维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教育两者之间可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北宋苏轼《题西林壁》一诗是他游览庐山后写的一首写景诗,同时又是一首哲理诗,它既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又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该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这两篇课文都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要求学生从物理学中,锻炼提高从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的能力。
三、开发有趣的探讨课堂,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发有趣的探讨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将词语、谚语、诗句、歇后语等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正确运用物理知识点拨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加大学科间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和物理学科间的密切关联。例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句中包含着重力知识;“海市蜃楼”一词需用光的折射现象来解释;“刻舟求剑”一词中暗含着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纸包不住火”一句告诉我们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捷足先登”一词提醒我们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大者先到达目的地;“日照香炉生紫烟”一句体现了光的散射知识;“树阴照水爱晴柔”告诉我们这属于镜面反射现象;“天平上称人——把人看轻了”揭示的是杠杆原理等。
这些词语、谚语、诗句、歇后语中都蕴含着物理知识,可以用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构建起两个学科间的关系,搭建更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结
学校教育本身的现实意义是为社会、为人类发展提供一种形式和平台,学校要依据社会、个体发展的动力和程度,衡量自身教育的发展,更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而各学科教师也要在承担起各自的培养责任的同时,大胆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大学科间融合,共同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适应社会对人才更新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教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2.《时间简史》(【美】史蒂芬·霍金著),徐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3.《中学语文教学》(二0一九年第九期)
4.《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刘月霞、郭华主编
5.《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王春易等著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http://www.18lw.net/Item/Show.asp?id=2756&m=1
版权信息:18论文—要发论文、易发论文是专门从事期刊广告代理、论文写作指导的服务平台。平台依靠专业的队伍和广泛的媒体合作资源,提供针对性论文写作指导及发表协助方案,真正做到论文易写、论文易发。
投稿没有捷径,有的是对目标媒体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所做的,是想让你少走弯路,不走错路。18论文整合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行业期刊、高校学报、国际期刊等多种媒介用稿信息,旨在让作者了解刊物的用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创作、投稿。
我们不是官方,我们是传媒动态分析者。本号所发布的传媒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供写作投稿参考,如有触犯您的权益,请告知站务删除。18论文平台发布论文、范文、指导评析类文章均为本站原创,除授权发表期刊及其合作网站外,严禁任何其他机构转发,违者必究。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本平台不接受任何代理行为,中介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