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案
李萌 西安外国语大学 710208
【摘要】动态助词“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笔者发现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动态助词“了”时常会出现各种偏误。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筛选出英美国家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动态助词“了”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得出偏误的类型,并且针对偏误类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动态助词“了”,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
一、汉语动态助词“了”
汉语是孤立语,因此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汉语的语法主要是通过语序和虚词来实现的。动态助词“了”属于汉语虚词的一部分,而虚词是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动态助词“了”是表示事情的完成或性状的实现的动态助词,其位置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其在表示动作的完成和性状发生时和时间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时间限制。英语是屈折语,表达时体时可以用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所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各种偏误。
汉语和英语在语法表达上的差异造成了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的各种偏误。下文将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英美学生写出的含有动态助词“了”的句子进行筛选,选出其在使用汉语动态助词“了”的错误用法的句子,根据错误归纳出英美学生在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类型。
二、基于语料库的英美学习者习得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时体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笔者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筛选出证书级别为A、B、C三个级别的英美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时写出的含有偏误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一)语料统计
笔者根据上述条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共筛选出448条含“了”的句子,其中学习者在习得动态助词“了”时出现偏误的句子共有33条,含偏误的句子占所有句子的8%。出现的偏误有CQ(缺词)、CD(多词)和CC(错词)。
1.CQ(缺词):
(1)生活的道路上的确是摆满{CQ了}各种各样的挫折、阻拦。(2)我们买{CQ了}大量日本的地道小吃回家。(3)有很多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的父亲或母亲都热爱音乐,从而培养{CQ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4)在中国居住三年多{CQ了},已具有较高的汉语水平,并已在北京语言学院得到学士学位。(5)但是,虽然如此,这种规定也大大违背{CQ了}个人权利。(6)一个人因为经常吸烟所以得{CQ了}肺癌,心脏病,高血压等等。(7)我的父亲去世了以后,我的妈妈继续上学,最后当{CQ了}医生。(8)我跟西方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而且我也把我姐夫的独立论学会{CQ了}。(9)我现在也总算理解{CQ了}他为什么对我那么严厉。(10)第二个和尚勉强地同意{CQ了}。(11)从哪个方面看都到{CQ了}一样的终点,吸烟非常不好(12)问题就立刻变得复杂{CQ了}。(13)我已花{CQ了}十一年和华人在一起。(14)但是到了后来又来{CQ了}第三个和尚。(15)大学毕业后,在英伦史密斯出版社工作{CQ了}几年。
2.CD(多词)
(1)虽然大部分的人不会为他们的孩子选{CD了}这种教育方式。(2)对我来说,最理想结识{CC相识}对方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CD了}。(3)某市政府规定{CD了},不允许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抽烟。(4)美国科学研究证明{CD了}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有害,而且对旁边的人也有害。(5)学生们应在小时候就了解如何与异性相处,毕竟现今社会中所有环境都存在{CD了}两性。(6)我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对中国不习惯{CD了}。(7)无论是做人的道理或科学的事实,父母影响{CD了}孩子的程度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的人或事。(8)还会引起孩子对这些活动的反感,形成{CD了}相反的效果。(9)他爸爸不能干活儿,因为他常常生{CD了}病。(10)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控制到底会引起{CD了}什么样的影响呢?(11)我们俩一直受到{CD了}她各方面的影响。(12)两个弟兄成为了好朋友,开心地过{CD了}日子。(13)我现在靠{CD了}自己的实力当上一位小学教师。(14)所以我决定{CD了}要好好的活着,不要变成父母的负担。
3.CC(错词)
(1)而且他并不是一位没有活过{CC了}的神,他是复活了的。(2)问题就立刻变得{CC了}复杂了。(3)没过{CC了}两星期。(4)遇上挫折的机会相比童年和现在也会差得多吧{CC了}。
(二)对语料的分析
从上文的统计数据来看,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动态助词“了”时容易出现偏误,主要出现在缺“了”,多写“了”和错用“了”这三个方面。
其中缺“了”所占的比重最大,共15条,高达所有偏误的46%;多写“了”占所有偏误的比重较大,共14条,占所有偏误的42%;错用“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共4条,占所有偏误的12%。所以这三个方面的偏误都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将上述偏误概括为“遗漏”、“误加”和“误代”。
1.遗漏。动词“花”和“来”的后边都是需要加上动态助词“了”表示事情的完成或状态的实现等含义。
*我已花十一年和华人在一起。
*但是后来又来第三个和尚。
2.误加。“规定”和“过”后不能加动态助词“了”,因为这两句的语义都不是表示事情的完成,而是一般陈述。
*某市政府规定了,不允许吸烟者在公共场所抽烟。
*两个兄弟成为了好朋友,开心地过了日子。
3.误代。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各种助词,应该是“变得复杂”而不是“变了复杂”;是“没过两星期”而不是“没了两星期”。
*问题就立刻变了复杂了。
*没了两星期。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当教学对象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时,在动态助词“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加注意和重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操练或课后作业等加强这三个方面的训练。
三、教学方案
笔者通过对汉语语法等级大纲及汉语综合类教材《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一》的查阅发现,学生在学习动态助词“了”前已经掌握了语气助词“了”表示“事件已经发生或情况出现了变化”的语法点。动态助词“了”属于甲级大纲中的语法,是初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就要掌握的内容。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一般是包括语法点的导入、语法点的展示和解释、语法点的操练、语法点的归纳和总结四个环节。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等,采用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动态助词“了”的教学。
(一)语法点的导入
1.问答法。教师询问学生昨天上了几节课,询问学生昨天吃了几顿饭等,教师可以率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了解动态助词“了”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并且将句子写在黑板上。
2.图片法。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个人面前有3个杯子”(两杯空的,一杯有水,“他喝了两杯水。”)、“一个人画了4朵花”等的图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出“动词+了+数量/形容词/代词+宾语”,并将完整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二)语法点的展示和解释
黑板上已经列出了一系列关于“动词+了+数量短语”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用归纳法概括出抽象的语法规则——S + V+ 了 + Mum-m /Adj/Pron+ O。
由于学生的汉语水平为初级,不用在语法意义、语法规则和语法术语上做过多的解释,要不然就会打击学习者学习汉语语法的信心,在初级阶段应该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
(三)语法点的操练
操练是语法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Paulston(1972)将操练分为机械性操练、有意义的操练和交际性操练。在对动态助词“了”进行操练时,应该根据上文中对于英美汉语学习者在习得动态助词“了”时的偏误类型——误加、遗漏、误代,进行有针对的训练。
1.有意义的操练。英美学习者在习得动态助词“了”时,会出现误加、遗漏和误代等偏误。
针对误加和遗漏的问题,可以设计选词的题型进行练习,在动词后设空,在空的后面设置括号,括号里写入“了”和“不填”,在正确的下面打勾。例如:
请在下面的( )里选择正确的答案,并在其下面打对勾。
(1)昨天,我去超市买 ( 了 / 不填)3个苹果。
(2)以前我经常吃 ( 了 / 不填)面条。
……
根据误代的偏误,可以用判断并进行改错的方式进行练习,例如:
判断句子的对错,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在后面改正。
(1)我听了这首歌,很好听。 ( )
(2)这本书我读过三天。 ( )
(3)我昨天买过一本书。 ( )
……
2.交际性操练。教师设置问题——你上周末做什么了?全班同学两两分组,互相交流2分钟,要求是要根据本节课所学的语法——动态助词“了”进行回答。两分钟结束后,教师让个别同学分享自己上周末的活动。
学生在交际性操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教师设置的问题,符合交际性原则,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等。
(四)语法点的归纳与总结
教师在PPT上展示所学语法点的公式和本节课的例句,学生进行回顾与记忆。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英美学习者在使用汉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分析后得出偏误类型为误加、遗漏和误代。根据偏误类型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特别是针对不同的偏误类型设计出不同的操练。通过对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可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促进英美学生在二语学习中的正迁移,减少负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偏误分析的结果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编写出母语背景不同的汉语学习者的教材。根据两种语言的对比,同时也可以推动语言研究,探寻语言的不同之处与普遍规则。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3]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辛菊.现代汉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丁桂贤.关于外国人学习汉语助词“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第2期).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
[6]丁崇明.外国学生“了”习得考察及相关问题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第4期).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9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http://www.18lw.net/Item/Show.asp?id=2749&m=1
版权信息:18论文—要发论文、易发论文是专门从事期刊广告代理、论文写作指导的服务平台。平台依靠专业的队伍和广泛的媒体合作资源,提供针对性论文写作指导及发表协助方案,真正做到论文易写、论文易发。
投稿没有捷径,有的是对目标媒体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所做的,是想让你少走弯路,不走错路。18论文整合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行业期刊、高校学报、国际期刊等多种媒介用稿信息,旨在让作者了解刊物的用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创作、投稿。
我们不是官方,我们是传媒动态分析者。本号所发布的传媒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供写作投稿参考,如有触犯您的权益,请告知站务删除。18论文平台发布论文、范文、指导评析类文章均为本站原创,除授权发表期刊及其合作网站外,严禁任何其他机构转发,违者必究。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本平台不接受任何代理行为,中介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