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51796400 微信:suzhu08

首页 >> 原创论文 >> 政经文史论文 >> 浏览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在现代住宅区景观营造中的关系
作  者
肃竹
作者单位
文章刊期
不详
入库时间
2022-05-16
阅读数量
535
【摘 要】本文作者涉嫌骗取杂志社录用函,稿件作废处理。生活越来越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怎样的小区景观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呢?小区必须是满足简约主义,同时还需要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的博大意境区升华,以形成探寻出则繁华,入则静谧的真谛。……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在现代住宅区景观营造中的关系
——以济宁市嘉祥阳光城市花园C区景观设计为例
本文作者涉嫌骗取杂志社录用函,稿件作废处理。
摘要:生活越来越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怎样的小区景观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呢?小区必须是满足简约主义,同时还需要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的博大意境区升华,以形成探寻出则繁华,入则静谧的真谛。为探索住宅景观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于简约主义以怎样的关系来进行融合,怎么能达到居民的认可,我们需要从核心文化,创新的景观设计,分析方案,为以后类似项目提供课参考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简约功能主义、现代住宅景观、应用探讨
1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
1.1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存异
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古典园林提供文化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师法自然”“追求意境、诗情画意”的精神境界。理念主要利用自热元素来体现人文精神,堆山、理水、骨气植物来营造空间,同时加入符号、花纹式样等进行装饰。他的特征带有明显的人类的主观意识。
而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Mies Van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简约主义风格理念的基础仍然强调对空间功能的需求,强调人的使用功能。
1.2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求同
“简约主义”这一名词来源于西方,但并非只存在于西方。其实简约主义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早已有所体现,而且比西方首次提出“简约主义"的时间还要早得多。老子早就说“少则得,多则惑”,意思就是要把事物的本质加以总结与提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后来的“less is more”的设计思想与老子他提倡的这种少胜于多的思想是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西方的简约主义只局限于设计,而中国的简约思想则深入到了文化、艺术,甚至是哲学思想的层面,并深深的影响了后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
在中西古代文化对简约主义的诠释与表述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思想中看到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批判过分装饰提倡简约生活方式。在本文中,因为时间和能力有限,我不具体的阐述中国传统简约思想的来源与发展,而仅仅简述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希望能够通过这种视角,找到东方文化与西方设计中的子集,由此可以以东方化的思维更加深刻的来理解西方人提出的“简约主义”的设计思想。
下面我们以济宁市嘉祥阳光城市花园C区景观设计为例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在现代住宅区景观营造中的关系进行探讨。
2项目背景
好的作品的形成必须要对现状有充分详尽的踏勘、调查去辅助,本项目我们从三个板块去了解项目:项目区位、文化提炼、功能提炼。包括楼盘周围的竞品分析都是我们设计的前期的重点分析点。
2.1项目区位
500米范围内有何庙小学、嘉祥特殊学校及成熟的居住生活圈,配套设施完备,景观方面北邮尖山,南有叶落山,居住环境优势明显。1000米范围内有嘉祥一中,拥有稳定的教育资源,进入嘉祥县城区,生活便利,距离济宁城区约25千米。
2.2文化提炼
曾子是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价值观,“言信行果”的人生观。这也是我们后人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文化思想。
古代园林景观,注重意境、重在写意,融入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画,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者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起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古代园林的特征匹配“阳光城市花园”新亚洲景观产品线“追求意境、不强调装饰”的外部条件。
2.3意境追求:“礼悦融享”——社区、文化,“礼悦融享”——宅间、邻里
2.4设计立意:以文定源,寻曾踪迹,四进院落,六重园。
四进院落、四进入画:“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可望可即可游可居,由画面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可以不下厅堂,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的所谓卧游的思想。
“一进” 画题:描画内容,为画题名“远望以取其气势,近观以取其质”。
“二进” 画决:强调画面布局、塑造、技巧、景色处理“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进” 画意:诗为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强调画作意境营造 “画山水有法,孑为禅”。
“四进” 画格:注重细节,强调画的格量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谈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清,秋水明净而如妆,冬水青白如睡”。
2.5空间演绎
城中园,园中院:四进院落“六重园”。
中国礼仪文化,传统五礼(之四)——宾礼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 谓以上宾之礼相待。取曾子之思想,塑造寻找曾子的景观故事线,将小区各节点赋予故事性,打造归梦、入心、寻影、见曾、同游、归恋的景观动线。如梦似幻沉醉于文化思想中徜徉,一路辗转跟随宗圣踪迹,见诸相非相,与文同宿,终得一方净土。
2.6产品演绎:感性,意境塑造;理性,空间营造。
2.7设计思想
本案以曾子文化思想为源,以文人雅士常伴之物——琴棋书画诗酒茶花为意境,打造阳光城市花园C区的专属理念,“四进院落,六重园”的空间结构,取轴线对称布局,将传统园林骨架与现代造园手法相结合,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汇,打造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回家,是一场穿越花园的旅行
2.8客群分析
客群以老人、儿童、青年为重点考虑对象,同时添加宠物及友邻的元素;客群需求上以全龄乐活、多样活动、睦邻而居、便捷设施、绿色健康为主;从而衍生出多元社交、便捷互动两大版本的交融维度。
从功能板块的内容设计出安全专业的绿色健康的运动,贴心智能的便捷设施,全龄乐活的互动家庭氛围,有人情味的睦邻而居,多样活动的无限可能性。从而形成由人文关怀的绿色社区、全龄乐活的多元社交的社区,形成“5+2”(活力+私享)的结构模式,小区形成全龄社交、私享空间、多元社交的功能区。
2.9设计思路
全园以景观故事线“寻曾”为设计灵感,借助山水画留白手法,以“以文定源·寻曾踪迹”为设计立意,形成“礼悦融享”的文化序列,塑造“四进院落,六重园”的空间结构,取轴线布局,将传统园林骨架与现代造园手法相结合,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全龄乐活、多元社交、科技生活、便捷互动的现代设计语汇,打造具有人文韵味、全龄化空间营造的景观。以文化线路为静线,功能化线路为动线来整合整个园区的空间序列,让居住者能感受文化的滋养、感受适宜、亲人的空间尺度。
3总体设计
本项目设计思路形成后,围绕客群,抓好中国传统文化与简约主义的关系,抓取元素、营造空间、设计景观点的衔接与顺畅,体现现代住宅景观的功能实用性,同时还能跟随
3.1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一环、两轴、四进院、六重园。一环:园区活力环,健身夜光跑道。两轴:依托南北入口景观轴。四进院:门、庭、院、园。六重园:归梦、入心、寻影、见曾、同游、归恋。
3.2活力环设计
活力环:全区夜光环形跑道,全长680米,宽度1.5米,塑胶材质,在亲子园附近会设计童趣、活泼标识、跑道设计距离提示,加油标语让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享受人问关怀。
4分区设计
我们以再现曾子思想文化的痕迹为主题故事线,再追寻曾子的影踪时,将小区的各大节点进行了串联,塑造了不同的景观节点,让我们在“寻曾” 的行径中体会一种寻梦之境。一进院落:归梦园;二进院落:入心园;三进院落:寻影园、见曾园;四进院落:同游园、归恋园。
4.1一园:归梦:见诸非诸,坠入无边梦境。
一进画题: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以取其质。凸显气质,尊贵与礼仪。“窗外横山入画,门前流水堪听”(尹志平《西江丹窗外横山入画》),是为入口礼仪空间,礼序迎宾,彰显高门大户的门第秩序与门厅礼制。
入画词:横山入画、流水迎宾、素壁秋屏
一进的设计引导为全园景观的示范区所在,同时也是为售楼处景观的一个延伸。在景观营造上更注重空间的营造和细节的体现。
4.2二园:入心:望苍穹而不见月,原是溪亭印我心。
二进画格:“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谈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知清,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钟。”强调场地变化;“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作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
入画词:“石笼”“理水”“雅致之礼”
二进,石笼疏林引路,而后进入下沉的静思空间,序列的圆弧木质座椅、静水池、溪亭等静谧的休憩空间。溪亭的一侧为水面、另一侧为微地形的植物造景,溪亭是人静心之所。
二进为承,多种活动于休憩空间布置,令人流连忘返
4.3三进:三园,寻影:壶中天地,随影而行;四园,见曾:儒家有曾子,隐在碧月中。
三进:三进画决:“山有山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强调结构和空间序列深远转折。“花拥石坛何寂寞,草平辙迹自分明。”(杜光庭的《题鹤鸣山》)。
入画词:“花拥夹径”“星月引路”“阳光草坪”
三进,壶中天地,随影而行(寻影);儒家有曾子,隐在碧月中(见曾)
阳光草坪作为全园中心既是园区的中心也是小区内空间的集合点,各个小空间沿阳光草坪而设计,呈星点设计。眼见开阔草坪、聚焦星月门,进入寻影墙,感知曾子的核心思想,经花拥夹径,路遇畅亭休憩交谈,停再星月门,终于圣人情怀。
三进为转,组团空间,情趣胜于手法,园中建廊亭,筑平台,置草坪,丰富多样的交流空间构成了三进院的核心。
4.4四进:五园,同游:婆娑浮涧,乘云踏浪;六园,归恋:邻水相望,五里徘徊,孩提再现,未来可期。
四进画境:“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强调空间结构骨法,有所依据。“院外粉墙环护,绿柳周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想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怡红快绿”匾额(曹雪芹《红楼梦》)。
入画词:“孩提童趣”“四面游廊”“待宾之礼”
四进,婆娑浮涧,乘云踏浪;邻水相望,五里徘徊,孩提再现,未来可期。内庭会客厅是人们一个室外社交的场地,同时景观廊的设计也是北门对景的一个视觉焦点。由阳光草坪经过流诸休憩的枯山水景观风格空间,进入全龄亲子乐园区,而有孩提童真,未来可期的愿望。
四进为合,公共会客空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折空间采用障景,端景的设计手法,让空间层层递进。
4.5植物设计策略
草坪组团场景:植物组团:大乔木:银杏、刺槐、广玉兰;小乔木:红叶石楠树、桂花;灌木:锦带花、小龙柏、红叶石楠、二月兰,鸢尾。巷道:大乔木:国槐、小叶朴;灌木:法国冬青、常春藤、黄刺玫。
4.6消防扑救面设计策略
景观嵌草:生态自然,减少大面积铺装带来的生硬感。结合砾石:简洁禅意,平时可作为户外休闲空间使用。结合儿童、健身活动场地:消防功能与儿童活动、健身等功能相结合、 提升空间利用率。
5结语
此项目经过几个月时间踏勘、调研、方案推演、甲方意见修改、落地性的可行性终于完成,项目将中国传统文化及书画文化运用于景观营造上,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现代住宅区景观的简约主义和功能实用主义结合起来,景观空间营造出来后,即可以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也可以感受触景生情,借物叙情,寓情于景的升华景观。
历经时间沉浮的洗礼,中国传统文化依然紧跟发展的步伐,结合现代简约主义的新潮流,对于现代居住区景观的空间营造、设计元素、功能属性还是有指导作用,合理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简约主义的关系,有助于设计更好、更舒适、更符合居民受众的景观点。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计成,园冶[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3]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彭一刚,建筑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蔡强,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顾平旦,大观园与清代园林[J],科学中国人,2002.03.
[8]毛子强,中西传统园林的相互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3
[9]陈从周,说园[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35-37
[10]周俭,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11]夏建统,点起结构主义的明灯-丹.凯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2]常俊丽,极简主义艺术及其对西方现代园林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2003.
[13](美)彼得.沃克 美拉尼.西莫著 王向荣 王健译,看不见的花园-探寻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4]殷鲁泰,浅析极简主义园林景观,防护林科技,2013.
[15]D.斯科特,极简主义与禅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贾荣 林仁瑞,极简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包装工业,2013.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http://www.18lw.net/Item/Show.asp?id=2649&m=1
版权信息:18论文—要发论文、易发论文是专门从事期刊广告代理、论文写作指导的服务平台。平台依靠专业的队伍和广泛的媒体合作资源,提供针对性论文写作指导及发表协助方案,真正做到论文易写、论文易发。
投稿没有捷径,有的是对目标媒体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所做的,是想让你少走弯路,不走错路。18论文整合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行业期刊、高校学报、国际期刊等多种媒介用稿信息,旨在让作者了解刊物的用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创作、投稿。
我们不是官方,我们是传媒动态分析者。本号所发布的传媒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供写作投稿参考,如有触犯您的权益,请告知站务删除。18论文平台发布论文、范文、指导评析类文章均为本站原创,除授权发表期刊及其合作网站外,严禁任何其他机构转发,违者必究。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本平台不接受任何代理行为,中介勿扰。
导航菜单
发布流程
站务联系
信箱 shkcn@163.com
   shkcn@126.com
QQ 151796400
电话 17392328115
微信 suzhu88
   suzhu08
重点推荐
综合服务
业务推荐
学术资源遴选开放数据库

官方 | 竹苑聆箫 | 声明

18论文2012-2022(第三版)Shkcn.Com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