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51796400 微信:suzhu08 |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创立的“文化哲学体系”闻名于世,他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人的本质问题,主要著作《人论》包含了其核心思想内容。卡西尔在书中从神话、宗教、语言、艺术等各种文化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讨论了“人是什么”和“人与文化”这两个问题,其对于我们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开创了一条新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这一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当代教育的本质这一现实而又深刻的命题,从而正确把握我们教育中的核心方向和教育目的,这对于一位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的。
一、《人论》之分析和解读
《人论》这本书是卡西尔写于1944年的,这一阶段也是其生命的晚年时候,其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有助于他对人生的思考更为成熟和深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其带来的巨大心灵震撼是前所未有的:二战期间,人们的生命显得那样的脆弱,家园倾于一旦,生命毁于瞬间,在这些让人痛心的背后则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为了所谓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的侵略和保卫战争,然而带来的后果对世界人民来说却是惨痛的,成千上万的人民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生命,人们的生命就这样任遭践踏,人们的安全感就这样瞬间崩溃,人们生存的权利则就这样任意的被夺去,历史的教训在警斥着人类:到底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那带着鲜血的利益吗?人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人的本性在哪里?什么是人应该追求的?带着这些深刻的问题卡西尔看到了政治给人带来的惨痛教训,经济利益给人带来的毁灭打击,军事利益给人带来的灭顶之灾,于是他不禁要问:人活着到底是一种什么身份?为什么人的生命会如此的不堪一击?又有什么可以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永恒性呢?
卡西尔在他的著作《人论》中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指出,人的本质既不是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的定义,因为这样的定义是单纯的;也不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基础的“权力意志”的象征,更不是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的载体”,人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符号象征,一种可以创造新的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在卡西尔看来,人是创造性的存在,是一种文化符号。卡西尔认为:“人是文化的人,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文化乃是人的符号活动的产品或现实化”,“创造性就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人的本质既不是符号也不是文化,而是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过程。《人论》指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本质在于运用符号创造文化世界,进而使人变成“文化人”,人通过符号创造了文化,符号使自然世界变成文化世界,从而使人从自然人变成文化人。人之所以为人,人的力量之所在就在于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符号活动的功能就在于把人与文化联接起来。卡西尔:“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通过以上的论述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卡西尔的符号哲学是一部完整的人学理论,其核心在于揭示人的文化性;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正是因为有了人的不断创造和思考,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从而实现人类的幸福和安定。从文化这一角度来探讨人的本质问题是其“文化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人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杀戮,也不是利益,而是自我的反省和思考,他从文化这一人类文明里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但是我们也可以去思考:卡西尔把人定义为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仅从文化这一有着抽象概念的角度去探讨人的本性问题,似乎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人了,显得过于抽象。当然这也只是一点浅薄的判断罢了,我们在这里重点关注的是卡西尔能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人”这一具体而又抽象的概念时所思考的角度,他用一种全新的认识角度去解读人的本质是什么,不得不说这对于我们今天能否正确地认识我们人类本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性,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人是什么?一个“斯芬克斯”之谜解开不了这个答案,而无论是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亦或是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还是卡西尔的“符号文化论”,也都只不过是从不同的维度去认识人的本质这一命题罢了。要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我们要去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人论》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让我们去思考人是什么这一问题,更重的是给我们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怎么样去认识我们自己?又怎么样做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等等。在现实中,我们只有清楚而又深刻的认识了自己,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真我是谁,才能懂得珍惜生命,去创造我们每个人应该有的幸福,才能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价值。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里都应该思考的内容。
三、《人论》对于探寻现代教育的本质的意义
卡西尔的这部论著是以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为核心的,开篇就以人类自我认识的危机为出发点,指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一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命题。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认识自我是哲学中的阿基米德点,那么教育中的阿基米德点又是什么呢?从卡西尔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教育中的阿基米德点就是“人”这一字。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生命土壤,更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离开人而去谈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根本就无法把握教育的本质在哪里;而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就犹如黑暗里的瞎子,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该去的路在哪里。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给出自己的认识,我们可以说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并通过育人活动,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的去做,认认真真把握生命内涵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发现人性中的善,完善人的本性等等。那么我们在教育中需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每个人都会认可,我们需要的是良心和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教育不是我们利益熏心时的工具,不是为了应付工作时的浪费,它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是衡量我们做人的价值源泉。教育的根本特性在于育人:教人为人,教人做人。做学问固然重要,但学会做人则更重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多元价值观的社会里,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忽略了人是教育本质的核心源泉,那他是不可能在教育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领的。
当代教育不是如何去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回归本真的问题。教育创新的结果是远离了教育的本质,创新固然很好,但不可漫无目的的去创新,应把握那条线,那条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掉的线,即以人为本,从人性,人的本真出发进行教育。那么教育应该回归到哪里呢?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应回归生活,杜威提出教育要回归于儿童;无论教育回归到哪里,我想我们都不应该脱离其本质是“人”这一核心上来吧!掌握不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现代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以培养人的人文精神为教育核心的价值方向。周国平曾指出:“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没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没有灵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归结为一点,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而且失落的相当全面。”我们可以说,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要把人始终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之为人的价值。正如周国平在其“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演讲中强调的那样,“在我看来,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人格,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头脑和灵魂,在对世界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认真负责。对于社会来说,就是要为此创造一个相宜的环境”。笔者也认为,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始终都应该去关怀这种人文精神的内涵,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这样的人文精神。
四、结论
卡西尔在《人论》中指出,我们要重视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非认识的对象。就如普罗泰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亦或是柏拉图的“人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卡西尔的“人是符号的象征”一样,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而恰恰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所以探寻教育的本质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更加的全面和深刻,才能在现代教育中,去把握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方式的问题,不脱离其本质,从而使我们每一个人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认真思考教育中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够始终认识到以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本质论,又能够以身作则去实践这一观念,这对于我们当代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无疑是具有很多的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