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51796400 微信:suzhu08

首页 >> 原创论文 >> 政经文史论文 >> 浏览文章
优秀论文欣赏:试谈姜白石的咏物词
作  者
18论文
作者单位
文章刊期
www.18lw.net
入库时间
2013-08-24
阅读数量
3775
【摘 要】姜夔,是我国南宋后期词坛的一位卓然大家。他的词不同于婉约、豪放两派,具有“清空”的风致,取得了“和苏辛、柳周两派鼎足而三”(夏承焘《论姜夔词》)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姜夔,是我国南宋后期词坛的一位卓然大家。他的词不同于婉约、豪放两派,具有“清空”的风致,取得了“和苏辛、柳周两派鼎足而三”(夏承焘《论姜夔词》)的重要地位。白石多才多艺,杨万里曾赞他“文无所不工”(诗集自序),尤以词才高绝为人推重,得后人“白石老仙”之誉。姜夔现存的八十多首词中,主要是抒写个人身世记游咏物之作。作为宋代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姜白石的咏物词有着独诣之美。
  
  所谓咏物,便是通过对客观世界某一事物的描摹与赞咏,借助某种外在的特征,来寄托象征诗人的思想感情。白石的咏物词多以梅、柳、荷作为吟咏对象,“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刘熙载《艺概》)。
  
  姜夔在喻象的选择上,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历代文人在诗词文章的创作中赋予梅柳的特殊内涵。另一方面,喻象的选择与白石的身世情志和品格气节有关系。白石终身未入仕途,其文艺、学问的声名在士大夫中很高,但他却甘心过寂寞清苦的生活,这表现了姜白石高洁的生活情志。也就是说,喻象成了白石自我的化身,是白石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物我合一的必然结果。
  
  然白石所以借梅与莲以抒发,而不借他花者,则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其品最清;梅花凌冰雪而独开,其格最劲,与自己之性情相符。而白石之词格清劲,亦可谓即其性格之表现也。简单地说,梅柳等喻象有其特定的含义,而这一含义又与白石性情有相似之处,他想借这种特定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特定的情志,这就决定了白石在喻象选择上的特色。试以咏梅词《卜算子 吏部梅花八咏 夔次韵》为例简单说明。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惆怅西村一坞香,开遍无人赏。细草藉金舆,岁岁长吟想。枝上幺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
  
  象笔带香题,龙笛吟春咽。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鬓碧藓花,持向人间说。
  
  通过这两首咏梅词可以看出,姜夔咏梅,着重强调梅花那种瘦劲孤高的气质,与柳枝的窈窕妩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有意将“杨柳娇痴”与“石瘦冰霜洁”中的梅对举,以突出梅的品格,显示出梅花的风神逸趣。同时以“绿萼”“幺禽”“宫娥”“象笔”和“龙笛”等意象来点缀,给人以清秀淡雅又不失刚劲峭拔之感。
  
  与梅花的刚劲峭拔相比,柳则多带有柔绵婉媚的意蕴,刚劲之余也需要有轻柔来调和,所以在白石的怀人相思之作中,除了大量用梅外,柳也是必不可少的喻象。“人妒垂杨柳,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莺声绕红楼》)写的是他所思念的那位身腰赛杨柳之轻盈的合肥琵琶少女。观梅怀人,见柳动情,梅与柳已经成为白石咏物词的艺术载体,是潜意识中的艺术产物。
  
  而莲花,历来对它的评价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莲虽没有梅那种刚劲峭拔的特点,但在孤高清雅的风格上,二者是相通的。在白石笔下,这些原本清雅的自然之物又分明闪现着圣洁的美人之影,或隐或明地寄寓着词人孤高幽冷的情怀。
  
  在表现手法上,咏物词讲究的是形神兼备,词人在准备把握物象的外在形象,做到形似的同时,也要抓住其神韵,力求神似。白石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侧重于“神”,能够抓住所咏之物的风姿和品格,以貌取神,虚处着笔,侧面烘托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http://www.18lw.net/Item/Show.asp?id=1380&m=1
版权信息:18论文—要发论文、易发论文是专门从事期刊广告代理、论文写作指导的服务平台。平台依靠专业的队伍和广泛的媒体合作资源,提供针对性论文写作指导及发表协助方案,真正做到论文易写、论文易发。
投稿没有捷径,有的是对目标媒体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所做的,是想让你少走弯路,不走错路。18论文整合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行业期刊、高校学报、国际期刊等多种媒介用稿信息,旨在让作者了解刊物的用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创作、投稿。
我们不是官方,我们是传媒动态分析者。本号所发布的传媒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供写作投稿参考,如有触犯您的权益,请告知站务删除。18论文平台发布论文、范文、指导评析类文章均为本站原创,除授权发表期刊及其合作网站外,严禁任何其他机构转发,违者必究。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本平台不接受任何代理行为,中介勿扰。
导航菜单
发布流程
站务联系
信箱 shkcn@163.com
   shkcn@126.com
QQ 151796400
电话 17392328115
微信 suzhu88
   suzhu08
重点推荐
综合服务
业务推荐
学术资源遴选开放数据库

官方 | 竹苑聆箫 | 声明

18论文2012-2022(第三版)Shkcn.Com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06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