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51796400 微信:suzhu08

首页 >> 原创论文 >> 政经文史论文 >> 浏览文章
论文指导:城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研究
作  者
肃竹
作者单位
文章刊期
不详
入库时间
2013-04-13
阅读数量
1686
【摘 要】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18论文网优秀教师就城镇化建设论文写作的若干方面做出要点点评。……
【关键词】论文指导 城镇化建设 中国特色
论文指导:城镇化建设的中国特色道路研究
  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各地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18论文网优秀教师就城镇化建设论文写作的若干方面做出要点点评。
  首先: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六十年进程。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速度远远高于世界上大多国家。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过1%的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我国城镇化建设能够快速推进,主要归功于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以改革开放为界,分为两大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施行为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在这一阶段里,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经历了起步、调整、停滞、恢复发展四个时期。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30年来,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稳步前进、快速发展三个发展时期。
  其次: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60周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历程,在反复实践和艰辛探索的征途中,在城镇化建设的曲折前进中,我们终于有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建设道路,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经验智慧的结晶。1、解放思想是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政策的引导是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是中国城镇化稳定、迅速发展的时期。正确的城镇建设指导方针,稳定的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村城镇化的健康、顺利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加之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借鉴成功经验,不搞整齐划一是有效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是新事物,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要注意吸取相关成功经验。城镇化建设经验既包括国外城镇化建设经验,又包括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经验。4、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功的保障。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中央集权制,这种体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5、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6、十八大报告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7、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因此,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应把握几个基本原则:不能照搬别国城镇化发展模式,步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蔓延后整治的道路。我们的城镇化必须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走一条健康的、结构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各有各的优势,谁也取代不了谁,只有相互间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要在实践中充分尊重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创新、鼓励发展。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http://www.18lw.net/Item/Show.asp?id=1277&m=1
版权信息:18论文—要发论文、易发论文是专门从事期刊广告代理、论文写作指导的服务平台。平台依靠专业的队伍和广泛的媒体合作资源,提供针对性论文写作指导及发表协助方案,真正做到论文易写、论文易发。
投稿没有捷径,有的是对目标媒体的了解,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所做的,是想让你少走弯路,不走错路。18论文整合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行业期刊、高校学报、国际期刊等多种媒介用稿信息,旨在让作者了解刊物的用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创作、投稿。
我们不是官方,我们是传媒动态分析者。本号所发布的传媒内容仅用于信息分享,供写作投稿参考,如有触犯您的权益,请告知站务删除。18论文平台发布论文、范文、指导评析类文章均为本站原创,除授权发表期刊及其合作网站外,严禁任何其他机构转发,违者必究。
咨询联系信箱:shkcn@163.com QQ:151796400 电话:17392328115 微信:suzhu88
本平台不接受任何代理行为,中介勿扰。
导航菜单
发布流程
站务联系
信箱 shkcn@163.com
   shkcn@126.com
QQ 151796400
电话 17392328115
微信 suzhu88
   suzhu08
重点推荐
综合服务
业务推荐
学术资源遴选开放数据库

官方 | 竹苑聆箫 | 声明

18论文2012-2022(第三版)Shkcn.Com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0627号

赞助商广告,瞅一眼吧
朕瞅过了,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