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151796400 微信:suzhu08 |
18论文网作者投稿论述企业管理,其核心内容分析如下:现代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很大,由于法律方面的空白,许多行业的技术基本没有秘密可言,一个好的生产管理一定要抓住两点:细节标准化、勇于革新。
细节标准化
制造型企业最理想的作业方式是机械化,变异最小。笔者所在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素质层次不齐,而生产流程颇长,工序一般都在20道以上。要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每道工序都要按照标准卡作业,让人“机械”的作业是管理人员的终极目标。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落实的时候却很困难,因为和你的标准对抗的是不良的习惯,甚至是一些人的劣根性,是破除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的一个过程。从工艺配方、操作节拍、“5S”定位、甚至操作手势等每个细节都要制定严格的工业纪律。
要让员工养成习惯,说易不易,说难不难,首先要先让基层管理员养成“啰嗦”的习惯,一个好的领导,无论大小,所做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提醒”你的手下应该如何做。同时还要制定检查制度,将控制点尽可能多尽可能细的罗列出来,做出检验表格安排专人去不定时的检查,这样的检查必须持之以恒,同时也要定期更新控制点。
其次要有适当的奖惩制度,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和员工打成一片的老好人是很难生存的,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二八理论”,是说要抓住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同样适用于基层管人,员工100%的说你这个领导好,那么会有一个人说你不好——你的上级,但是你铁血无情的执行你的上级的指示,100%的员工说你不好,领导也会说你执行偏离不力。以现有的员工素质,有80%的员工说你好,上下和谐,那才是真的好!
勇于创新
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这么年以来,给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物质、精神生活。是改革就有成功有失败,有的失败让我们痛苦不已。作为企业生产管理者来讲,并不需要你在事关生死的公司策略上决断,生产上的改革的风险实际并没有那么大,生产管理要做的实际上还是向传统习惯、定向思维挑战,勇于突破瓶颈是一个优秀管理人员的基本品质。
但是这种“堵枪眼”只是一个普通管理人员应该做的,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就要学会“疏导”瓶颈,要勇于创新。有的企业喜欢定期将管理人员互相换岗,其目的是避免管理人员被环境同化,理所当然是一个管理人员的大忌——这个产品一向单片生产、这道工序的不良已经是很好了、这个地方就应该有张桌子的……做这么多订单就必须要这么多人工吗?能不能多片生产?能不能合并工序?管理者应该时时给自己提问题定目标,设定的目标还要看起来浮夸,如果你给你的手下是一个让他也觉得稍稍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那就不叫目标,所谓目标一定是要通过种种革新,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让一部分人一开始觉得别扭的。